作者 国学小百科
综述:
十二经脉之一,手三阳经之一,与手少阴心经相表里,上接手少阴心经于小指,下接足太阳膀胱经于目内眦。经脉分布于手小指的尺侧、上肢外侧后缘、肩后及肩胛部、颈部、面颊、目外眦、耳中、目内眦。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分布于外部。本经首穴是少泽,末穴是听宫,左右各19穴。
图示:
经脉循环:
手太阳小肠经自手小指尺侧端(少泽)起始,沿手掌尺侧缘上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出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踝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后边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在大椎穴与督脉相会,向前进入缺盆(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胚,沿着食道下行,贯穿膈肌,到达胃部,入属小肠。它的分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颊,到外眼角,折回来进入耳中(听宫)。另一条支脉,从面颊部分出,行至眶下,到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颧髎)。脉气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行经时间:
未时,13:00~15:00。
气血流注:
少泽 -> 前谷 -> 后溪 -> 腕骨 -> 阳谷 -> 养老 -> 支正 -> 小海 -> 肩贞 -> 臑俞 -> 天宗 -> 秉风 -> 曲垣 -> 肩外俞 -> 肩中俞 -> 天窗 -> 天容 -> 颧髎 -> 听宫
五腧穴:
症候主治:
1. 经脉循行部位有关的病症,如面颊肿胀,颈项强痛、肩部牵拉样疼痛,手臂外侧后缘疼痛等;
2. 头面五官疾病,如耳鸣耳聋、头痛、目翳、目黄、目赤、咽喉肿痛、齿痛;
3. 热病,如发热、疟疾。阳经与发热、神志病症相关。
2. 头面五官疾病,如耳鸣耳聋、头痛、目翳、目黄、目赤、咽喉肿痛、齿痛;
3. 热病,如发热、疟疾。阳经与发热、神志病症相关。
穴位详解:
序号 | 名称 | 定位 | 取法 | 主治 | 配伍 | 刺法 | 备注 |
---|---|---|---|---|---|---|---|
1 | 少泽 | 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 小指伸直,于小指甲尺侧缘(小指外侧)做一纵线,小指基底部做一横线,两线相交处取穴。 |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痈。 |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 井穴。 |
2 | 前谷 |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 微握拳,在小指外侧,小指的掌指横纹末端取穴。 | 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 配耳门、翳风治耳鸣。 | 直刺0.3~0.5寸。 | 荥穴。 |
3 | 后溪 |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 微握拳,在小指外侧,掌上横纹末端凹陷处取穴。 |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 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 直刺0.5~1.0寸。 |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
4 | 腕骨 |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赤白肉际处。 | 微握拳,掌心向下,在第5掌骨尺侧后方凹陷中取穴。 | 头痛,目眩,耳鸣,黄疽,热病,疟疾,指挛腕痛。 | 配阳陵泉、肝俞、胆俞治黄疸。 | 直刺0.3~0.5寸。 | 原穴。 |
5 | 阳谷 |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 俯掌,由腕骨穴直上,相隔一骨(三角骨)的凹陷处取穴。 |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 配阳池治腕痛。 | 直刺0.3~0.5寸。 | 经穴。 |
6 | 养老 | 仰掌当胸,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 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上,与尺骨小头最高点平齐的骨缝中取穴;或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在尺骨小头的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部,当手指滑入的骨缝中取穴。 | 目视不明,耳鸣,耳聋,肩、背、肘、臂酸痛。 | 配太冲、足三里治目视不明;配听宫治耳鸣、耳聋。 | 直刺0.5~0.8寸。针刺时,局部酸胀,刺感可向肩部放射。 | 郄穴 |
7 | 支正 |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 如上法找到阳谷穴,如下法找到小海穴,在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中点下1寸处取穴。 | 项强、肘挛、手指痛、头痛,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 配合谷治头痛。 | 直刺或斜刺0.5~0.8寸。针刺时,局部酸胀,刺感可向肩部放射。 | 络穴 |
8 | 小海 |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 屈肘抬臂,与肘横纹平齐的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用手指弹敲该部有触电麻感直达小指。 | 肘臂疼痛,上肢麻木、不遂,癫痫。 | 配手三里治肘臂疼痛。 | 直刺0.3~0.5寸。在尺神经沟中,有尺神经本干经过,针感可传至小指。 | 合穴。 |
9 | 肩贞 |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 正坐垂肩,上臂下垂,腋后纹头上1寸处取穴。 | 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耳鸣。 | 配肩髃、肩髎治疗肩周炎;配肩髎、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治疗上肢不遂。 | 直刺1.0~1.5寸。针刺时,局部酸胀,可向肩部及指端放射。 | |
10 | 臑俞 | 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 正坐垂肩,上臂内收,用手指从腋后肩贞穴直上推至肩胛冈下缘凹陷处取穴。 | 肩臂疼痛,瘰疬。 |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疼痛,曲池透臑俞治瘰疬。 | 直刺或斜刺0.5~1.5寸。 | 手、足太阳,阳维脉与阳蹻脉交会穴。 |
11 | 天宗 | 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 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中间凹陷处;或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连一直线,与第4胸椎棘突下间平齐处。 |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 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痈。 | 直刺或斜刺0.5~1.0寸。 | |
12 | 秉风 | 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 前倾坐位或俯卧位,于肩胛冈上窝中央约肩胛冈中点上缘上1寸处取穴,与臑俞、天宗成一三角形处是穴。 | 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 配天宗治肩胛疼痛。 | 直刺或向外斜刺0.5~1.0寸。 | 手三阳、足少阳经交会穴。 |
13 | 曲垣 | 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 第2胸椎棘突位于后颈部最高骨向下数两个椎体,本穴位于臑俞与第2胸椎连线的中点。 | 肩胛疼痛。 | 配天宗、秉风治肩胛疼痛。 | 直刺或斜刺0.5~1.0寸。 | |
14 | 肩外俞 |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第1胸椎棘突位于后颈部最高骨向下数1个椎体,本穴位于第1胸椎棘突旁开3寸处。 | 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 配肩中俞、大椎、列缺治肩背疼痛。 | 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 |
15 | 肩中俞 |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 大椎旁开2寸是穴,大椎位于后项部最高骨凹陷中。 | 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 | 配肩外俞、大椎治肩背疼痛。 | 向内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
16 | 天窗 |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 与喉结平齐,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 | 配列缺治颈项强痛。 | 直刺0.5~1.0寸。针刺时,不可做大幅度地提插捻转,以免伤及血管。 | |
17 | 天容 | 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 下领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处取穴。 |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 配列缺治颈项强痛;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 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避开血管,直刺0.5~1.0寸。 | |
18 | 颧髎 |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 正坐或仰卧位,此穴位于颧骨下缘水平线与外眼角垂线之交点处,约与迎香同高。 | 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齿痛,颊肿。 | 配地仓、颊车治口;配合谷治齿痛。 | 直刺0.3~0.5寸。 | 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 |
19 | 听宫 | 在面部,耳屏正中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 耳朵靠近面部有一个小突起,就是耳屏,微张口,于耳屏前缘、下颌骨髁状突后缘之间凹陷处取穴。平耳屏中点。 |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 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 | 张口,直刺1.0~1.5寸。针刺时,局部酸胀,针感可放射至耳部及半个面部。 |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