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学小百科
综述:
十二经脉之一,手三阴经之一,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上接足太阴脾经于心中,下接手太阳小肠经于小指。经脉分布于腋下、上肢内侧后缘、掌中及手小指桡侧。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连接,经筋分布于外部。本经首穴是极泉,末穴是少冲,左右各9穴。
图示:
经脉循环:
本经自心中起始,出来属于心系(心脏周围脉管等组织),向下贯穿膈肌,联络小肠。它的分支,从心系向上,挟着食道上端两旁,连系目系(眼球与脑相连的组织):它外行的主干,从心系上肺,斜走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肢前边,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内侧,下行肘节(少海),沿前臂尺侧,到手掌后豌豆骨突起处(神门),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其末端(少冲)。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
行经时间:
午时,11:00~13:00。
气血流注:
极泉穴 -> 青灵穴 -> 少海穴 -> 灵道穴 -> 通里穴 -> 阴郄穴 -> 神门穴 -> 少府穴 -> 少冲穴
五腧穴:
症候主治:
1. 心胸病症:心痛,心悸,胸胁痛。
2. 神志病:失眠,健忘,晕厥,癫狂。
3. 经脉循行处不适:肩臂痛,肘臂痛,手掌多汗。
4. 其他:咽干,排尿困难。
2. 神志病:失眠,健忘,晕厥,癫狂。
3. 经脉循行处不适:肩臂痛,肘臂痛,手掌多汗。
4. 其他:咽干,排尿困难。
穴位详解:
序号 | 名称 | 定位 | 取法 | 主治 | 配伍 | 刺法 | 备注 |
---|---|---|---|---|---|---|---|
1 | 极泉 | 上臂外展,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 举起手,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 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配三阴交,漏谷治疗心绞痛。 | 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 |
2 | 青灵 | 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 伸肘,先取少海,于少海穴直上3寸,与极泉连线上取穴。 | 头痛,目黄,胁痛,肩臂疼痛。 |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 直刺0.5~1.0寸。 | |
3 | 少海 | 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 屈肘,找到肘横纹内侧端,再沿着横纹向外摸到一个突出的骨头,就是肱骨内上髁,本穴位于两者连线的中点。 | 心痛,心悸,肘臂挛痛,瘰疬,腋胁痛。 |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 直刺0.5~1.0寸。 | 合穴。 |
4 | 灵道 |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 仰掌,找到神门穴(腕骨后缘桡侧掌横纹上),在神门穴上1.5寸处取穴。 | 心痛,心悸,失眠,暴喑,肘臂挛痛。 | 配心俞治心痛。 | 直刺0.3~0.5寸。针刺时,应避开尺动脉、尺静脉。 | 经穴。 |
5 | 通里 |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 仰掌,找到神门穴,当神门与少海连线上,距神门1寸处取穴。 | 心悸,心痛,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 配廉泉、哑门治不语。 | 直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 络穴。 |
6 | 阴郄 |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 仰掌,找到神门穴,当神门与少海连线上,距神门0.5寸处取穴。 | 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 | 配心俞、巨阙治心痛;配复溜、后溪治阴虚盗汗。 | 直刺0.3~0.5寸。 | 郄穴。 |
7 | 神门 |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仰掌,于腕骨后缘桡侧,当掌横纹上取穴。 | 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 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阴交治健忘、失眠。 | 直刺0.3~0.5寸。针刺时避开尺动脉、尺静脉,以免引起出血。 | 输穴;原穴。 |
8 | 少府 |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 仰掌,手指屈向掌心横纹,当小指指尖下凹陷处取穴。 | 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小指挛痛。 | 配内关治心悸。 | 直刺0.3~0.5寸。 | 荥穴。 |
9 | 少冲 | 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 小指伸直,于小指甲桡侧缘(靠近无名指)做一纵线,小指基底部做一横线,两线相交处取穴。 | 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 | 配太冲、中冲、大椎治热病、昏迷。 |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 井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