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学小百科
综述:
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概述 大肠经共廿穴,原穴为合谷穴,络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为阳气盛极的经络,主治阳症实症,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引。
图示:
经脉循环: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沿食指桡侧上行,经过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前,经肩髃穴,过肩后,至项后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前行进入足阳明经的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肺,下行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行经时间:
卯时,5:00~7:00。
气血流注:
商阳 -> 二间 -> 三间 -> 合谷 -> 阳溪 -> 偏历 -> 温流 -> 下廉 -> 上廉 -> 手三里 -> 曲池 -> 肘髎 -> 手五里 -> 臂臑 -> 肩髃 -> 巨骨 -> 天鼎 -> 扶突 -> 口禾髎 -> 迎香
五腧穴:
症候主治:
食积,泄泻,便秘,痢疾,脱肛,肛门红肿,腹痛等。
穴位详解:
序号 | 名称 | 定位 | 取法 | 主治 | 配伍 | 刺法 | 备注 |
---|---|---|---|---|---|---|---|
1 | 商阳 |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 食指伸直,先确定桡侧指甲角,旁开0.1寸处取穴。 |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 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 井穴 |
2 | 二间 | 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赤白肉际。 | 自然弯曲食指,挨拇指侧摸到第2掌指关节,向指尖摸到关节尽头处取穴。 | 目昏,鼻衄,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热病。 | 配合谷治齿痛。 | 直刺0.2~0.3寸。 | 荥穴 |
3 | 三间 |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 自然弯曲食指,挨拇指侧摸到第2掌指关节,向掌根摸到关节尽头处取穴。 | 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眼痛。 | 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透后溪治手拘挛不开。 | 直刺0.3~0.5寸。孕妇不宜针灸。 | 输穴 |
4 | 合谷 |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 拇指、食指两指张开,以另一手拇指的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自然落下,拇指尖处即为合谷穴。 |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 配太阳治头痛;配太冲治目赤肿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肿痛;配三阴交治经闭、滞产;配地仓、颊车治口眼斜;配太冲治高血压;透后溪治手拘挛不开。 | 直刺0.5~1.0寸。孕妇不宜针。 | 原穴;四总穴,“面口合谷收”。 |
5 | 阳溪 |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 手拇指向上翘时,拇指背向下快到腕横纹处形成“鼻烟窝”,当此窝中央是穴,恰当腕背横纹上。 | 头痛,手腕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 | 配合谷治头痛,配腕骨、阳池治疗腕痛。 | 直刺0.5~0.8寸。 | 经穴。 |
6 | 偏历 |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 先找到阳溪穴,再找到肘横纹外侧的曲池穴。此穴位于阳溪与曲池连线下1/4折点。 | 目赤,耳鸣,鼻衄,喉痛,手臂酸痛,水肿。 | 配曲池治手臂疼痛。 | 直刺或斜刺0.5~0.8寸。针刺时,针尖向肘部方向斜刺。 | 络穴。 |
7 | 温溜 |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 如上法,此穴位于阳溪与曲池连线中点下1寸。 |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 配合谷治头痛。 | 直刺0.5~1.0寸。 | 郄穴。 |
8 | 下廉 |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 | 如上法,此穴位于阳溪与曲池连线中点上2寸处。 | 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 | 配足三里治腹胀,腹痛。 | 直刺0.5~1.0寸。针刺下廉穴可使胃蠕动增强。 | |
9 | 上廉 |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 如上法,此穴位于阳溪与曲池连线上1/4折点,两肌肉间凹陷处,按之痛甚。 | 头痛,肩臂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肠鸣腹痛。 | 配曲池治手臂麻木。 | 直刺0.5~1.0寸。针刺上廉穴可使胃蠕动增强。 | |
10 | 手三里 |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 如上法,此穴位于阳溪和曲池连线上,曲池下2寸处。 | 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 配曲池治上肢不遂。 | 直刺0.8~1.2寸。 | |
11 | 曲池 |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纹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 屈肘90°,找到肘横纹外侧纹头,再找到肱骨外上髁,此穴位于两者连线的中点。注意屈肘成直角,否则肘横纹外侧纹头位置会变化。 |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 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透臑俞治疗瘰疬。 | 直刺1.0~1.5寸。 | 合穴。 |
12 | 肘髎 | 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前缘处。 | 本穴不在曲池与肩髃连线上,屈肘,曲池外上方1寸,当肱骨前缘凹陷中,取穴时应加注意。 | 肘臂部疼痛,麻木,挛急。 | 配曲池治肘臂疾病。 | 直刺0.5~1.0寸。 | |
13 | 手五里 |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 如上法确定曲池穴,再找到肩髃穴,此穴位于两者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处。 | 肘臂挛痛,痿弱无力,瘰疬。 |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 直刺0.5~1.0寸。 | |
14 | 臂臑 | 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处。 | 上臂稍外展显露三角肌,此穴位于三角肌止于肱骨处。 | 肩臂痛,颈项拘挛,瘰疬,目疾。 | 配光明治目疾。 |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上斜刺时,局部酸胀,可向整个肩部放射。 | |
15 | 肩髃 |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 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但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上臂不能外展或向前平伸,所以取本穴时多上臂下垂,锁骨肩峰端与肩胛骨形成近方形肩峰,前角下凹陷即为本穴,而后角下凹陷则为肩髎穴。 |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疬。 | 配肩髎治肩臂疼痛。 | 直刺0.5~1.0寸。 | |
16 | 巨骨 |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 正坐垂肩,在肩锁关节后缘,当锁骨与肩胛冈形成的叉骨间取穴。 | 肩臂挛痛不遂,瘰疬,瘿气。 | 配肩髃、肩髎治肩痛。 | 向外斜刺0.5~1.0寸。 | |
17 | 天鼎 |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喉结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 正坐,头微侧仰,喉结旁开3寸,约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锁骨头之间的扶突穴,再从扶突穴直下1寸,当胸锁乳突肌后缘处取穴。 | 暴喑气梗,咽喉肿痛,瘰疬,瘿气,臂痛。 | 配少商治咽喉肿痛;配合谷治瘿气。 | 直刺0.5~0.8寸。针刺时,应避开颈部动脉、颈部静脉。 | |
18 | 扶突 | 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 正坐,先取喉结突起,向外3寸,当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凹陷处。 |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癭气,臂痛麻木。 | 配合谷治瘿气。 | 直刺0.5~0.8寸。针刺时,应避开颈动脉,不可针刺过深。 | |
19 | 口禾髎 | 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 鼻孔内缘旁开0.5寸,平水沟,正坐仰靠或仰卧取穴。 | 鼻塞,鼽衄,口咽,口噤。 | 直刺或斜刺0.3~0.5寸。 | ||
20 | 迎香 |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 注意在鼻翼外缘中点外鼻唇沟处,位置不要靠上。 | 鼻塞,鼽衄,口咽,面痛,胆道蛔虫症。 | 向内上斜刺或平刺0.3~0.5寸,不宜灸。 | 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