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纲

子思 著

原文: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注释:

衣锦尚絅:引自《诗经·卫风,硕人》。衣(yì),此处作动词用,指穿衣。锦,指色彩鲜艳的衣服。尚,加。絅(jiǒng),同“裟”,用麻布制的罩衣。
暗然:幽暗,隐藏不露的样子。
的(dí)然:鲜明,显著。
日章:日益彰明。章,通“彰”。
潜虽伏矣,亦孔之昭:引自《诗经·小雅·正月》。孔:很。昭:《诗经》原作“沼”·昭、搁同,意为明白。
无恶于志:无愧于心。志:心志。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引自《诗经·大雅·抑》。相:注视。屋漏,指古代室内西北角设小帐的地方。相传是神明所在,所以这里是以屋漏代指神明。不愧屋漏喻指心地光明,不在暗中做坏事,起坏念头。
奏假无言,时靡有争:引自。诗经·商颂·烈祖》。奏,进奉,假(gé),通“格”,即感通,指诚心能与鬼神或外物互相感应。靡(mǐ),没有。
鈇(fū)钺(yuè):古代执行军法时用的斧子。
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引自《诗经·周颂,烈文》。不显,“不”通”丕”,不显即大显。辟(bì),诸侯。刑,通“型”,示范,效法。
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引自《诗经·大雅·皇矣》。声:号令。色:容貌。以:与。怀:归向。明德:具有美德的人。
德輶如毛:引自《诗经·大雅·杰民)。輶(yǒu),古代一种轻便车,引申为轻。
伦:比。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引自《诗经.大雅·文王》。臭(xiù):气味。

译文:

      《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诗经》说:“潜藏虽然很深,但也会很明显的。”所以君子自我反省没有愧疚,没有恶念头存于心志之中。君子的德行之所以高于一般人,大概就是在这些不被人看见的地方吧?
      《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信实的。
      《诗经》说:“进奉诚心,感通神灵。肃穆无言,没有争执。”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老百姓也会互相对勉;不用发怒,老百姓也会很畏惧。
      《诗经》说,“弘扬那德行啊,诸侯们都来效法。”所以,君子笃实恭敬就能使天下太平。
      《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轻如毫毛还是有物可比拟。“上天所承载的,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才是最高的境界啊!

评析:

      这段文言文选自《中庸》,主要阐述了君子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通过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释,进一步表达了君子之道的内涵和外延。文章以“衣锦尚絅”为引子,强调了君子应该内敛而不张扬的品质。接着通过对比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突出了君子之道的优越性和重要性。然后详细描述了君子之道的特点和具体表现形式,如“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等。这些特点体现了君子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境界。最后通过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进一步阐述君子之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整篇文章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深入浅出地表达了作者对君子之道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通过这段文言文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