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

子思 著

原文: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注释:

祖:远承。述:传述。
宪章:此处为动词,使显著,彰明,遵从。
宪:效法。
章:显著。
袭:与上文的“律”近义,都是符合的意思。
覆帱(dào):覆盖。
错行:交错运行,流动不息。
代明:交替光明,循环变化。
代:代替。
敦化:使万物敦厚纯朴。

译文:

      孔子继承尧舜,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
      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月交替光明。
      万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评析:

      孔子祖述尧、舜的仁政,处处都体现了他对于"仁政"的独特理解。孔子倡导的“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即是希望通过个体的修养,走向社会的和谐。
      首先,孔子对于治理国家和治理社会的道德标准,提出了天地四时之道作为参照。他主张“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既要遵守自然规律,又要适应人文环境。"无不持载,无不覆帱"描述了尧舜仁政的广泛和深入,"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体现出他们的治理如同四季轮回,日月交替,富有节奏感和秩序感。
      次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孔子倡导的是包容并蓄、和而不同的社会环境。通过尧、舜的仁政,表达出他对于人和自然、人与人之间、社会与道德之间应该和谐共处的理想。
      文中出现的“小德川流,大德敦化”,这是儒家强调个体道德修养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川流"暗喻人们应持续的小善,而"敦化"则寓意大善能够传播,形成普遍的影响力。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
      这段文言文极富哲理,文采斐然,孔子的思想贯穿其中,以深厚的哲学功底、独特的人性观、深邃的人生境界、生动的语言表达和扎实的逻辑推理力,体现出了孔子独特的学术价值和文化魅力。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