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

子思 著

原文: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
      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注释:

王天下有三重蔫:王(wàng),作动词用,王天下即在天下做王的意思,也就是君临天下。三重,指上一章所说的三件重要的事:仪礼、制度、考文。
上焉者:指周朝以前如夏、商时代的礼制。
下焉者:指在下位的人,即臣下。
不尊:没有尊位。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君王。
建:立。
缪:通“谬”,谬误。
质:质询,询问。
俟:待。
道:同“导”,先导。
望:威望。
”《诗》曰”句:引自《诗经·周颂·振鹭》。射(yì),《诗经》本作“斁”,厌弃的意思。
庶几(jǐ):几乎。
夙(sù)夜:早晚,夙:白天。
终:通“众”。
誉:赞誉。

译文:

      治理天下能够做好议订礼仪,制订法度,考订文字规范这三件重要的事,也就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了吧!
      在上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如果没有验证的活,就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在下位的人,虽然行为很好,但由于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使人信服,不能使人信服,老百姓就不会听从。
      所以君子治理天下应该以自身的德行为根本,并从老百姓那里得到验证。考查夏、商、周三代先王的做法而没有背谬,立于天地之间而没有悖乱,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百世以后侍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质询于鬼神而没有疑问,这是知道天理;百世以后侍到圣人出现也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这是知道人意。
      所以君于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准则。在远处有威望,在近处也不使人厌恶。
      《诗经》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日日夜夜操劳啊,为了保持美好的名望。”君于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名望的。

评析:

      这段文言文围绕“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展开讨论,探讨如何以德治天下,以及何为君子——这是许多文化研究者和历史学家关注的焦点。
      文章用一种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方式,论述了君子应有的品质,涵盖了个人品质、待人接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诸多方面。让我们深刻理解到,自身品质的提升是一切的基础,而待人接物的原则应当带着尊重人性和理解人性,最后是通过反思历史文化,明理达理,不将信解疑,这是君子修行的最终目标。
      该文言文通过对君子品质及修行方式的论述,展示出荀子的哲学思想,具有很高的哲理价值和历史价值。
      同时,荀子以问答形式展开论述,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发人深省。
      整体而言,本文言文语言简洁,内容丰富,对传统的儒家教育有着深入的解读和自我反证,有着很高的文化内涵,是不可多得的教育经典。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