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

子思 著

原文:

      哀公问政。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
      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注释:

哀公:春秋时鲁国国君。姓姬,名蒋,“哀”是谥号。
布:陈列。
方:书写用的木板。策,书写用的竹简。
其人:指文王、武王。
息:灭,消失。
敏:迅速。指各种政策的快速推行。
蒲卢:即芦苇。柔韧性强而声场非常迅速。
杀(shài):差别,等级,等差。
昆弟:兄和弟,也包括堂兄堂弟。
九经:九条准则。经,准则。
达德:天下古今共同遵循的道理。
体:体察,体恤。
子庶民:以庶民为子。子,动词。庶民,平民。
来:通“徕”,招来。百工:各种工匠。
柔远人:优待边远地方来的人。
怀,安抚。
劝:勉力,努力。
谗:说别人的坏话,这里指说坏话的人。
盛:多。任使:足够使用。
时使:指使用百姓劳役有一定时间,不误农时。薄敛:减轻赋税。
省:省察。试:考核。
既(xì):通“饩”,指赠送别人粮食或饲料。禀:给予粮食。称:符合。
矜:怜悯,同情。
继绝世:延续已经中断的家庭世系。
举废国:复兴已经没落的邦国。举:复兴,振兴。废国:指诸侯中国事废弛的。
持:扶持。
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每年一见叫小聘,三年一见叫大聘,五年一见叫朝聘。
豫:同“预”,预备,准备。
跲(jiá):绊倒,引申遇到事情不顺利,受到挫折。
疚:惭愧。
弗措:不停止。
笃行:笃实地履行。

译文:

      鲁哀公询问政事。
      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
      “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治理地的途径是多种树木。”
      “说起来,政事就像芦苇一样,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
      “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
      “至于说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
      “处在下位的人,得不到上级的信任,百姓就不可能治理好了。”
      “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天下人共有的伦常关系有五项,用来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有三种。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交往,这五项是天下人共有的伦常关系;智、仁、勇,这三种是用来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至于这三种德行的实施,道理都是一样的。”
      “比如说,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它们,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又比如说,有的人自觉自愿地去实行它们,有的人为了某种好处才去实行它们,有的人勉勉强强地去实行,但只要他们最终都实行起来了,也就是一样的了。”
      “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
      “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知道怎样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
      “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
      “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心耿耿;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像斋戒那样净心虔诚,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修养自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这是为了亲爱亲族;让众多的官员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敬重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爱民如子;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
      “总而言之,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但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先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
      “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有办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办法:不孝顺父母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
      “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
      “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评析:

      这段文言文是孔子关于治理国家和个人修养的论述,体现了孔子深刻的政治和伦理思想。
      首先,孔子强调了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状况取决于执政者的品行和能力。如果执政者品德高尚、能力出众,那么国家就会治理得井井有条;反之,如果执政者品德败坏、能力不足,那么国家就会陷入混乱。因此,选拔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
      其次,孔子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的品行和道德水平决定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一个人只有修养好自己的品行,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在社会中立足。同时,个人修养也是治理他人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自身品行不端,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治理他人。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治理原则和方法,如尊重贤人、亲爱亲人、敬重大臣、体恤群臣、爱民如子、招徕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等。这些原则和方法都是基于仁爱思想而提出的,体现了孔子的人文关怀和民本思想。
      最后,孔子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他认为,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一个人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在社会中立足。同时,诚实也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如果一个国家的执政者不诚实,那么他就会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导致国家的衰败。
      总之,这段文言文是孔子关于治理国家和个人修养的精辟论述。通过学习和理解这段文言文,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政治和伦理思想,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