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 著
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注释:
素其位: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
素:平素,现在。这里作动词用。
愿:羡慕。
夷:指东方的部族;
狄:指西方的部族。泛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无入: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入,处于。
陵:欺侮。
援:攀援,本指抓着东西往上爬,引申为投靠有势力的人往上爬。
尤:抱怨。
居易:居于平安的地位,也就是安居现状的意思。
易:平地,引申为平易安定之处。
俟(sì)命:等待天命。
行险:冒险。
正(zhèng)鹄(gǔ):箭靶子中心的圆圈。花在布上的叫正,画在皮上的叫鹄。
素:平素,现在。这里作动词用。
愿:羡慕。
夷:指东方的部族;
狄:指西方的部族。泛指当时的少数民族。
无入: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入,处于。
陵:欺侮。
援:攀援,本指抓着东西往上爬,引申为投靠有势力的人往上爬。
尤:抱怨。
居易:居于平安的地位,也就是安居现状的意思。
易:平地,引申为平易安定之处。
俟(sì)命:等待天命。
行险:冒险。
正(zhèng)鹄(gǔ):箭靶子中心的圆圈。花在布上的叫正,画在皮上的叫鹄。
译文: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
评析:
以“位”为线索,精辟地描绘了君子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坦然自若形象。这是孔子倡导的“中庸之道”的一种体现,也是对君子的高度赞美。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这句话阐释了君子的处世哲学——知足常乐,能安于自己的处境,并在现有的境遇中寻找满足。君子能够依据自身的身份和环境来决定行为,不随机应变,不羡慕他人。而这其实也暗示了君子的内心世界的富足和平静,无需依赖外物的虚荣来寻求快乐和满足。
再接下来的文字中,孔子依次描述了君子在不同环境中的反应和行为方式。无论是在富贵环境中,贫贱境地中,异族之地,还是处境困难之处,君子都能做到自然、从容和知足。这侧面反映了孔子认为君子在心性、修养和品格上的稳重、坚韧和高雅。
再者,“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这段话对于君子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态度都做了深入阐释。这里的君子,他无论在上位还是下位,他都能坚守本心,遵循原则,既不欺侮他人,也不攀权附贵。这种人格魅力和处世态度的描述,使人倍感敬佩。
最后一句“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射箭失误时,应该反过来检查自身,寻找失误的原因,而非抱怨环境和别人。这也是孔子对君子品质的期望,君子为人处世应能自知、自省,勇于承担责任。
总的来看,这是一段饱含哲理的议论,不仅揭示了孔子理想君子形象的丰富内涵,也提供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的重要参考。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这句话阐释了君子的处世哲学——知足常乐,能安于自己的处境,并在现有的境遇中寻找满足。君子能够依据自身的身份和环境来决定行为,不随机应变,不羡慕他人。而这其实也暗示了君子的内心世界的富足和平静,无需依赖外物的虚荣来寻求快乐和满足。
再接下来的文字中,孔子依次描述了君子在不同环境中的反应和行为方式。无论是在富贵环境中,贫贱境地中,异族之地,还是处境困难之处,君子都能做到自然、从容和知足。这侧面反映了孔子认为君子在心性、修养和品格上的稳重、坚韧和高雅。
再者,“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这段话对于君子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态度都做了深入阐释。这里的君子,他无论在上位还是下位,他都能坚守本心,遵循原则,既不欺侮他人,也不攀权附贵。这种人格魅力和处世态度的描述,使人倍感敬佩。
最后一句“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射箭失误时,应该反过来检查自身,寻找失误的原因,而非抱怨环境和别人。这也是孔子对君子品质的期望,君子为人处世应能自知、自省,勇于承担责任。
总的来看,这是一段饱含哲理的议论,不仅揭示了孔子理想君子形象的丰富内涵,也提供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