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明

子思 著

原文: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注释:

道:即中庸之道。
知者:即智者,与愚者相对,指智慧超群,极其聪明的人,与愚者相对。知:通“智”。过:超过限度。
不肖者:与贤者相对,指不贤的人。
贤者: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
      “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评析:

      孔子的这段语言,直接指出了智慧和道德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理解世界和生活的追求意义上,以及领悟人生价值的深度和广度上的体现。
      孔子明确指出,只有智者才能理解道,愚者则未能达到这一追求,贤者已经超越了道的解释,而不肖者却未能理解。这不仅标志着他对人性的深入理解和对人类潜力的高度认同,也揭示了他对于智慧和道德的深度追求。他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实践道德,人的品格才能得到提升,从而使个人和社会得到进步。
      此外,孔子通过"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的比喻,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同时,却常常忽视对生活的真实理解和审美享受,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寻。这是对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活状态的批判和警示,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不要忽视精神生活的丰富和提升。
      孔子的这种观点和态度,有一个深远的历史背景。在孔子的时代,社会变革剧烈,道德伦理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他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道德理念和教育观点。因此,这段语言不仅有深刻的哲学含义,也有鲜明的社会历史背景。
      总体来看,孔子的这段话语,既反映了他深入的人性理解和智慧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于道德的高度重视和对于人生理解的深度。这段话语所传达的思想和观点,至今都对人类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