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 著
原文: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注释:
鲜:少,不多。
至:极,最好,顶点。
至:极,最好,顶点。
译文: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评析:
孔子对人们道德修养与行为规范的一种极高要求,其道德理念贯穿始终,深入浅出。孔子提出的“中庸”,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平平淡淡、过于保守,而是兼容并包的、全面均衡的,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地。
孔子用“至矣乎”对“中庸”进行夸赞,表明了他对“中庸”的极高评价,认为适度、与众不同的平衡,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他强调既需要在行为上保持适度,也需要在情感上保持适度,避免过于极端,实现宁静淡定的生活。这恰恰体现了孔子的人性思想,个体行为应该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
孔子在这段教诲中感叹:“民鲜能久矣!”展现了他对人们能长久坚持实行中庸之道的担忧。他明白,要达到“中庸”的状态,需要阶段性的修炼与训练,不容易做到,在现实生活中更难以实现。然而,这正是孔子希望向人们灌输的道德理想,他希望人们能利用道德的力量,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合理调整自己的情感,体现诚实恭敬的品质。
在现代社会,我们还应更多地去理解和实践孔子的“中庸”,这既包括道德实践,身体力行,对己对人都持平衡适度的态度,又包括心态调整,兼容并包,避免偏激,做到心如止水。这种理性与感性的和谐,使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稳定,充实自我,提高生活素质。
孔子用“至矣乎”对“中庸”进行夸赞,表明了他对“中庸”的极高评价,认为适度、与众不同的平衡,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他强调既需要在行为上保持适度,也需要在情感上保持适度,避免过于极端,实现宁静淡定的生活。这恰恰体现了孔子的人性思想,个体行为应该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
孔子在这段教诲中感叹:“民鲜能久矣!”展现了他对人们能长久坚持实行中庸之道的担忧。他明白,要达到“中庸”的状态,需要阶段性的修炼与训练,不容易做到,在现实生活中更难以实现。然而,这正是孔子希望向人们灌输的道德理想,他希望人们能利用道德的力量,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合理调整自己的情感,体现诚实恭敬的品质。
在现代社会,我们还应更多地去理解和实践孔子的“中庸”,这既包括道德实践,身体力行,对己对人都持平衡适度的态度,又包括心态调整,兼容并包,避免偏激,做到心如止水。这种理性与感性的和谐,使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稳定,充实自我,提高生活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