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

子思 著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注释:

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
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
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
见(xiàn):显现,明显。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
中(zhōng):不偏不倚。
中节:符合法度或规范。
致:达成,达到。
和:指情绪平正,无乘戾之气。
达道:通途,通达之路,即共同之道、普遍的原则。
位:指各得其位,各得其所而不错乱。
育:发育成长,生生不息。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评析:

      这段文言文出自《中庸》,关注的是“道”、“性”和“教”的重要性以及中和的思想。文中指出,人被天赋予的自然特性就是天命,遵从这种天命,按照自然特性行事,就是道,通过教育来实现和修炼这种道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道不是某个体外的东西,而是伴随生而有之,离不开的天性,至关重要。这深深反映出儒家注重内在性格修养,强调道德教化的特点。
      文中的“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部分,道出了君子这一特殊的社会地位应具有的高尚品质:他对于未见未闻之事,更应保持敬畏和小心谨慎,未见未闻,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道理,需要我们主动去发现,去理解。在最后,作者用深刻的哲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生活状态,这里的“中和”并非简单的妥协或折中,而是一种主动的和谐,一种人与自然,与社会,与内心的自我和谐.不仅对个人的精神世界起着积极疏导作用,同时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作品情感饱满而深沉,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作者深厚的哲学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牵引着读者探究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给人以深深的启发。从整体来看,这篇文章是在描述一个理想中的“君子”形象,这种追求“中和”,遵循自然的道德境界,无疑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提升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和时代价值的经典著作。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已经是第一篇了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