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典籍>四书五经>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孟子

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孟子及其弟子著〔春秋战国〕

原文: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注释:

王子垫:齐王之子,名垫。

译文:

      王子垫问:“读书人做什么事呢?”
      孟子说:“崇尚志向。”
      王子垫又问:“怎么崇尚志向呢?”
      孟子说:“建立与人相互亲爱的关系及选择最佳行为方式而已。如果杀一个无罪的人就不是与人相互亲爱,不是自己的东西拿来用就不是最佳行为方式。一个人应该处在什么地位?应该处在与人相互亲爱中;应该走在什么道路上?应该走在最佳行为方式的道路上。处在与人相互亲爱中并行为于最佳行为方式,做大人的条件也就具备了。”

评析:

      王子垫向孟子询问何为士之事业,孟子回答“尚志”,即崇尚志向。随后,王子垫追问何为“尚志”,孟子则进一步阐述,“仁义而已矣”。此段对话,简洁明快,却道出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士人行为的最高准则——仁与义。
      在历史背景中,这段对话反映了战国时期士人阶层对于自身责任和使命的深刻思考。随着周室衰微,诸侯并起,士人不再是过去的封建依附者,而是成为了各国争霸中重要的智囊团和力量。因此,如何定义士人的“事业”和“志向”成为了当时的重要议题。
      孟子的回答,体现了儒家对于士人品德和行为的高标准。仁,即爱人之心,体现在不杀无罪;义,即行事之宜,表现为不取非己之有。这两者合起来,便是儒家所谓的“道”,也就是士人应当遵循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孟子并没有将士人的事业局限于某一具体职业或职责,而是指向了更为普遍的道德和伦理标准。
      从写作思路和表现手法上看,孟子善于用对话的形式,将复杂的哲学思想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这种平易近人的文风,使得孟子的思想更易于被广大士人所接受。同时,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孟子也展现了其作为教育家的循循善诱之风。
      在情感和意境方面,这段对话虽未直接描述情感波动,但却通过对于仁义的推崇,传达出一种高尚和崇高的情感。当王子垫追问“居恶在?路恶在?”时,孟子回答“仁是也;义是也”,仿佛为士人指明了一条通往至善的道路,充满了对于美好品德的向往和追求。
      至于风格和特点,孟子之文以平实见长,不尚辞藻华丽,而重思想深邃。其文多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深奥的道理,如本段中的“杀一无罪”和“非其有而取之”,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行为,但却被孟子用来阐述仁义的深刻内涵。
      古代名人对于孟子的评价极高,如荀子赞其“言近而指远”,意即孟子的言辞虽平易近人,但所指向的道理却深远广大。此段对话便是这一评价的极好例证。
      综上所述,此段文言文不仅体现了孟子对于士人品德的高标准要求,也展现了其作为儒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的独特魅力。通过简洁的对话形式,传达出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仁义,对于后世的士人和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