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典籍>四书五经>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

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及其弟子著〔春秋战国〕

原文:

      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万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曰:“受之。”
      “受之何义也?”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
      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曰:“不敢也。”
      曰:“敢问其不敢何也?”曰:“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
      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曰:“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子思不悦。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盖自是台无馈也。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曰:“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注释:

托:《礼记·檀弓下》:“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战国策·赵策》:“自托于赵。”《楚辞招魂》:“东方不可以託些。”《说文》:“託,寄也。”《资治通鉴》:“岂足托乎。”这里用为寄托之意。
氓:《诗·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管子·八观》:“氓家无积而衣服修。”《战国策·秦策》:“而不忧民氓。”《淮南子·脩务》:“以宽民氓。”《孟子·滕文公上》:“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说文》:“氓,民也。”古代称外来的百姓为氓,这里用为百姓之意。
摽:(biāo)挥手让人离开,下逐客令。
台: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左传·昭公七年》:“仆臣台。”服注:“给台下征召也。”《广雅·释诂一》:“台,侍也。”这里用为称呼之意。
鼎肉:熟肉。
将:送。
仆仆尔:忙碌、卑微的样子。

译文:

      万章问:“读书人不寄托于诸侯,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是不敢呀。诸侯失去了自己的国家,然后去寄托于其他诸侯,符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读书人寄托于诸侯,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
      万章说:“如果国君赠送粮食给他,他可以接受吗?”
      孟子说:“可以接受。”
      万章说:“接受馈赠是什么行为方式呢?”
      孟子说:“国君对于流动的外来百姓,也是要周济的。”
      万章说:“周济则接受,赏赐则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不敢呀。”
      万章说:“冒昧地请问为什么不敢呢?”
      孟子说:“守关打更的人都有固定职业并能从上面领取俸禄,没有固定职业而接受国君的赏赐,是一种不恭敬的行为。”
      万章说:“国君赠送,就接受,不知道能经常这样吗?”
      孟子说:“鲁缪公对于子思,多次派人慰问,多次赠送煮熟的肉。子思对此很不高兴。最终,把派来的使者,赶出大门之外,向北面叩头作揖而拒绝接受馈送,说:‘至今才知道君主是把我孔伋当成狗马来畜养。’就是从这时起使者不再来送东西了。很喜欢贤才但不举荐任用,又不能用养贤的方法来对待,这能说是喜欢贤才吗?”
      万章说:“冒昧地请问国君想奉养君子,怎么样才算是养贤呢?”
      孟子说:“用国君的名义送来礼物,按理要两次跪拜叩头然后才能接受。以后管仓库的人不断送来粮食,管厨房的人不断送来肉食,都不是用国君的名义。子思认为为了几块煮熟的肉食使自己辛苦地多次跪拜,这不是供养君子的办法。尧对于舜,使自己的九个儿子侍奉舜,又把两个女儿嫁给舜,百官、牛羊、仓库等都齐备了,使舜在田野中接受供养,然后才提升他担任很高的职位,所以说,王公之尊贤者是这样的。”

评析:

      这段文言文出自《孟子·万章下》,是孟子与万章对话的内容。全文主要讨论了士人与君主的关系,以及尊贤养贤的正确方式,体现了孟子关于“礼”的深刻理解和对士人独立精神的高度赞扬。
      首先,孟子对“士之不托诸侯”的解答,揭示了士人应有的独立精神和崇高人格。孟子认为,士人应独立于诸侯之外,不依赖诸侯生存,这是士人的“礼”,体现了士人的尊严和自尊。这里的“礼”,既是士人与诸侯的社会关系的规定,也是士人对自我人格的尊重和维护。这种观念的提出,对于当时士人积极追求独立人格,有着重大的启示作用。
      然后,孟子对“君馈之粟,士受之何义”的回答,深化了他对“礼”的理解。他认为,君主赐予士人粮食,是君主对士人的周济,士人可以接受。但如果君主随意赐予士人物品,士人则不能接受,因为这样做不符合“礼”的规定,会让士人失去独立人格,陷入依赖君主的境地。这里的“礼”,不仅是规定社会关系的准则,也是保障士人独立地位的保障。
      最后,孟子通过子思和缪公的故事,阐述了尊贤养贤的正确方式,强调了君主对待士人应有的态度。他提出,尊贤不仅是表面的尊重,更是真心的欣赏,而养贤则要提供适当的物质条件,让士人能够安心修身养性,发挥其才能。这种观点,对于当时的君主和士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文言文以对话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孟子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孟子的儒家学说:尊重士人,尊贤养贤,遵循“礼”的规定。这些观念对于当时社会的士人阶层,有着重大的启示和鼓舞作用。同时,这段文言文的语言简洁明快,逻辑严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研究孟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