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典籍>四书五经>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

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及其弟子著〔春秋战国〕

原文: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注释:

社稷:这里用为土地神神主之意。土神和谷神是古时君主都祭祀的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宗庙:本义是指皇帝、诸侯祭祀祖先的地方。《国语·越语》:“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旧时帝王以天下为自己一家所有,世代相传,所以以宗庙代称王室、国家。
恶:厌恶,憎恨。
强:硬要,强行做某事。

译文:

      孟子说:“夏、商、周三代能够得到天下是因为爱民,最后失去天下是因为不爱民。诸侯国家的兴盛、衰败和生存、灭亡的原因也是如此。天子不爱民,就不能保住天下;诸侯不爱民,就不能保住国家;公卿大夫等官员不爱民,就不能保住王室;读书人和普通百姓不爱民,就不能保住自身。现在有些人憎恶死亡但乐于干坏事,这就象厌恶喝醉酒却强要去喝酒一样。”

评析:

      此段文言文引自孟子,以“仁”为核心,阐述了国家兴衰、个人存亡的根本原因。孟子认为,夏、商、周三代之所以得天下,是因为行仁政;之所以失天下,是因为背离了仁道。这一观点,直接指出了一个国家或者个人兴衰存亡的关键所在。
      孟子进一步指出,天子若不仁,则无法保全四海之内的稳定;诸侯若不仁,则无法维护国家社稷的安宁;卿大夫若不仁,则无法守护宗庙的尊严;士庶人若不仁,则无法保障四体的安康。这里的“四海”、“社稷”、“宗庙”、“四体”分别代表了国家、政权、家族和个人,构建了一个由大到小、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体系,强调了“仁”在不同层面上的重要性和普遍意义。
      此外,孟子还用了生动的比喻:“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这句话揭示出了一种人性的矛盾:人们往往厌恶死亡,却乐于行不仁之事,这就像一个人厌恶醉酒的滋味,却又强迫自己去喝酒一样。通过这种比喻,孟子表达了对不仁行为的深刻批判。
      孟子的这段言论,体现了其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仁爱。他强调仁爱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石,更是国家治理、社会和谐的关键。同时,孟子的论述逻辑严密,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展现了其高超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段文言文也反映出孟子对于历史的深刻洞见。他通过对三代兴亡的总结,提炼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国家的兴衰存亡与是否行仁政密切相关。这种历史观不仅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也对后世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孟子的这段言论以其深邃的思想、严密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仁”在个人、家庭、国家乃至天下层面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深刻阐述,也是对人性、道德和政治的深刻反思。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