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典籍>四书五经>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

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及其弟子著〔春秋战国〕

原文: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注释:

戴不胜:人名,宋国之臣。
咻:(xiū)喧哗干扰。
庄、岳:齐国的街里之名。
薛居州:人名,宋国之臣。
傅:动词,教。
挞:鞭打。

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你们君王向善吗?我明确地告诉你。有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的方言,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
      戴不胜说:“使齐国人来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在旁喧哗,即使天天鞭挞并强逼他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送到齐国的街上去住几年,即使天天鞭挞并强逼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啊。你说薛居州是个善人,要让他居住在国君的身边。如果在国君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大王和谁去做不善的事呢?如果在国君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人,大王和谁去做善事呢?一个薛居州,怎能改变宋王呢?”

评析:

      文章是孟子在与戴不胜的对话中,针对教育问题,表述了他的观点。孟子以“楚大夫欲其子之齐语”的比喻,明确提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和教育的重要性,表达了他的教育思想。
      首先,这段话的主题是教育。孟子在这一段对话中,用比喻的方法来阐述他的教育理念。他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想要培养出善良的人,就必须在善良的环境中进行教育。这就像楚大夫想让他的孩子说齐语,就必须让齐人来教他。但是,如果周围的人都在说楚语,那么这个孩子就很难学会齐语。这就是孟子的教育观,他强调的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重要性。
      其次,孟子的这段话,充满了深刻的哲理。他通过比喻,揭示了人的行为和思想受到环境的影响。人的行为和思想,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塑造。这就像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善良的人。
      最后,孟子的这段话,语言简洁,意义深远。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复杂的教育理念。这种语言的简洁和深远,正是孟子的语言风格。他的语言,既有哲理的深度,又有生活的实用性,这就是孟子的语言魅力。
      总的来说,这段话是孟子的教育思想的精髓。他强调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我们应当重视环境的影响,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培养出善良的人。这就是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我们今天应当学习和借鉴的。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