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典籍>四书五经>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孟子

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孟子及其弟子著〔春秋战国〕

原文: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注释:

豫:快乐,愉快。
不怨天,不尤人:这是引孔子的话,见《论语·宪问篇·第三十五章》。尤,责怪,抱怨。
名世者:有名望而辅佐君王的人。
数:谓五百年之期。
天:天意。

译文: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老师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可是以前我曾听老师您讲过:‘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责怪别人。”’
      孟子说:“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从历史上来看,每五百年就会有一位圣贤君主兴起,其中必定还有名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以来,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从年数来看,已经超过了五百年;从时势来考察,也正应该是时候了。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评析:

      这段文言文出自《孟子·公孙丑下》,记录了孟子离开齐国时,充虞路对孟子的询问以及孟子的回答。这段对话,既展示了孟子的儒家思想,也揭示了他的人格魅力,是文言文中的一段佳作。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当时正值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百姓生活艰难,孟子以儒者之身,游历诸侯,以期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实现天下大治。此段对话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作者孟子在对话中表现出了他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他认为,尽管当前的社会形势困难,但只要坚持儒家的道德理念,就一定能够实现天下大治。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孟子的儒家思想。
      孟子的写作思路清晰,他首先引用了自己之前的话“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然后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得出了“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这一结论。这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写作思路,使得他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孟子在这段对话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他利用对比,“彼一时,此一时也”来表达时代的变迁,强调了自己的观点的时代性。他还运用了设问,“舍我其谁也?”来表达自己的坚定信念,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这段对话中,孟子的情感深沉而热烈。他对于天下大治的憧憬,对于儒家道德理念的坚持,都充满了深深的感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这段对话更具感染力。
      此段文言文的意境深远,孟子的乐观信念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构成了一幅儒者游历天下,积极推行道德理念,期待天下大治的美好画卷。
      总结来说,这段文言文展示了孟子的儒家思想,表达了他的乐观态度,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形成了深远的意境,是文言文中的精品。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