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及其弟子著〔春秋战国〕
原文: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注释:
齐人伐燕:公元前315年(齐宣王五年),燕王哙将燕国让给他的相国子之,国人不服气,将军市被和太子平进攻子之,子之反攻,杀死了市被和太子平,国内一片混乱。齐宣王趁机进攻燕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
五旬而举之:据《战国策.燕策》记载,当齐国的军队攻打燕国时,燕国“士卒不战,城门不闭”,因此齐国军队五十天就攻进了燕国的首都,杀死了燕王哙和子之。
不取,必有天殃:因齐宣王认为他攻打燕国太顺利,“人力不至于此”,是天意。所以,如果不占领它就是违背天意,必有灾殃。它是当时人流行的观念。
武王是也:指武王灭纣。
文王是也:指文王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仍然服事殷商而没有造反。
箪:盛饭的竹筐。食:饭。浆:米酒。
运:转。
五旬而举之:据《战国策.燕策》记载,当齐国的军队攻打燕国时,燕国“士卒不战,城门不闭”,因此齐国军队五十天就攻进了燕国的首都,杀死了燕王哙和子之。
不取,必有天殃:因齐宣王认为他攻打燕国太顺利,“人力不至于此”,是天意。所以,如果不占领它就是违背天意,必有灾殃。它是当时人流行的观念。
武王是也:指武王灭纣。
文王是也:指文王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仍然服事殷商而没有造反。
箪:盛饭的竹筐。食:饭。浆:米酒。
运:转。
译文:
齐国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打下来了,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呀。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遭到天灾吧。占领它,怎么样?” 孟子回答说:“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便是。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便是。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老百姓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
评析:
孟子在齐宣王面前为燕国辩护的一段名言。在这段对话中,孟子以其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文精神,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的政治道德观,对于古代中国的政治道德理念有着深远影响。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的时代,齐国作为强大的国家,有能力攻打燕国。然而,孟子以一个圣人的态度,提出了“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的疑问,表达出他对于战争的深深忧虑。这样的历史背景使得孟子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在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孟子坚持“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的原则,强调民心的重要性,体现出他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他认为,无论是攻打他国还是保护自己,都应该以民心为重,以民为本,这是他的核心观点。
在写作思路上,孟子以问答的形式,先引出问题,再用武王和文王的例子解答问题,然后以“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表现手法上,孟子运用了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使得他的观点更加生动形象,更有说服力。他通过引用武王和文王的例子,使得他的观点得到了历史的验证,增强了他的观点的可信度。
在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上,孟子的这段话充满了对战争的忧虑,对民心的重视,对政治道德的深深期许。他的这种情感,使得他的话语充满了深深的人文关怀,充满了对人类社会的深深期许。
在作品的风格和特点上,孟子的这段话语简洁明了,论述深入浅出,充满了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文精神,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
总的来说,这段文言文是孟子政治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它以其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文精神,对古代中国的政治道德理念有着深远影响。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这是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的时代,齐国作为强大的国家,有能力攻打燕国。然而,孟子以一个圣人的态度,提出了“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的疑问,表达出他对于战争的深深忧虑。这样的历史背景使得孟子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在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孟子坚持“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的原则,强调民心的重要性,体现出他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他认为,无论是攻打他国还是保护自己,都应该以民心为重,以民为本,这是他的核心观点。
在写作思路上,孟子以问答的形式,先引出问题,再用武王和文王的例子解答问题,然后以“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了他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表现手法上,孟子运用了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使得他的观点更加生动形象,更有说服力。他通过引用武王和文王的例子,使得他的观点得到了历史的验证,增强了他的观点的可信度。
在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上,孟子的这段话充满了对战争的忧虑,对民心的重视,对政治道德的深深期许。他的这种情感,使得他的话语充满了深深的人文关怀,充满了对人类社会的深深期许。
在作品的风格和特点上,孟子的这段话语简洁明了,论述深入浅出,充满了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文精神,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
总的来说,这段文言文是孟子政治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它以其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文精神,对古代中国的政治道德理念有着深远影响。